导热分析仪通过精确测量导热系数、热扩散系数等核心参数,结合非接触测温、三维热数据反演及瞬态热分析技术,可系统评测电芯、隔膜与热界面材料的热管理性能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电芯热管理性能评测
三维热物性分析
采用3D热物性分析仪,通过柔性电热片对电芯底部施加脉冲热激励,利用红外热像仪非接触测温,记录温度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数据。结合三维热传递数值模型与智能优化算法,可同时计算电芯面向与纵向导热系数(如软包电池测试中,kx=23.93W/(m·K),kz=0.36W/(m·K))。误差曲线呈“V”字形,形状越尖锐则置信度越高,确保结果可靠性。
各向异性导热特性分析
针对硬壳电池等复杂结构,通过非均质传热模型反演计算,可获取芯体面向导热系数、纵向导热系数及壳体换热系数,为电芯散热设计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持。
二、隔膜热稳定性评测
激光闪射法(LFA)
适用于隔膜等薄膜材料的热扩散系数测量。通过短脉冲激光加热样品下表面,红外检测器记录上表面温升过程,计算热扩散系数(α=0.1388×d²/t₅₀),结合比热容与密度数据进一步推导导热系数。该方法支持0.01-6mm超薄样品检测,采样时间低至1毫秒,可精准捕捉隔膜在高温下的热响应特性。
高温热稳定性测试
在-100°C至500°C温度范围内,评估隔膜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趋势,验证其热失控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。
三、热界面材料(TIM)性能评测
平面热源法(HotDisk)
将自加热温度探头夹持于两片TIM样品之间,通过测量探头电阻变化推导温升过程,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导热系数。该方法支持块状、薄板及薄膜样品的测试,导热系数测量范围达0.005-500W/(m·K),重复性优于±2%。
稳态热流法
针对低导热TIM材料(如导热硅脂),通过控制上下金属棒间的热流与温差,计算热阻抗及等效导热系数,适用于均质与非均质材料的等效热传导性能评估。